平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及《平阴县关于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
字号:
大 中 小



平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及《平阴县关于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
平政办字〔2023〕13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平阴经济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及《平阴县关于落实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日
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年)
前 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济南“西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构建平阴县“双城共建、两翼齐飞”城镇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推动现代化强县建设的重要抓手。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根据《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是落实山东省和济南市新型城镇化总体要求,明确全县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是指导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观性、基础性、战略性规划,是其他相关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2-2035年。
第一章 准确把握发展新形势,科学确定目标要求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特色靓县”战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布局优化、品质提升、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和安全健康,推动全县新型城镇化驶上科学、健康、正确轨道,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平阴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人才优先发展和“零门槛”落户,不断健全和完善就业促进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政策体系,大力吸引域外平阴籍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全面打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通道,持续推动常住人口公平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应上尽上。2015年以来,全县常住城镇人口年均增加0.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全县常住城镇人口达到17.3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64%。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城镇化稳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支撑,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9.06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6.37亿元。
(二)城镇空间格局加快优化
2015年以来,平阴县抢抓省会经济圈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发挥济泰聊三市地理中心区位条件,加快聊泰铁路、青兰高速、济菏高速等区域性设施共建,打造交通互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省会一体发展示范区;发挥平阴县支点作用,与东阿县签署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两地在交通设施、文旅康养、生态共建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在城镇建设方面,平阴加快构建“双城共建、两翼齐飞”的城市发展新格局,锦东新区功能逐步完善,滨湖新区、云翠新区迈出坚实步伐,三区联动加快一体化发展,东部产业新城深入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3.71平方公里,城镇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三)城镇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平阴县持续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已建成“五横六纵一环”的城区主干路网,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水系治理工程,改善道路停车系统,打造银座新天地、万商城、榆山路、锦水河等商贸集聚街区,稳步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2.8万人,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85%,建成5G基站493处、5G工业场景应用企业26家。开展先进制造提升三年行动,着重培育了一批领军型、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瞪羚企业,成立玫瑰研究所院士工作站,创建省玫瑰加工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玫瑰高端产业园获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济南(平阴)阿胶产业集群列为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全县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7个,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件,高新技术企业达3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70%,累计实施326个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82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多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四新”经济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精细化治理机制和智慧化治理模式初步形成,成功创建“平安山东建设示范县”,“一核五治”社会治理模式、锦水智慧治理平台成为全市亮点,公共卫生、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安全发展设施加快完善。
(四)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平阴县城外围山水生态环境优良,北依黄河、玫瑰湖湿地,东南西三面低山丘陵环抱,县城内外交通便捷,是一个环境优良、幸福宜居的精致县城,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县。2015年以来,城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实施“五城联创”,改建城区道路40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7个,棚户区拆迁120万平方米,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2%,黑臭水体流域性治理基本完成,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44%,采用绣花功夫打造居民“十五分钟”生活圈,持续完善城区公园绿地系统,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连续六年位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完成危房改造1800户、农村改厕4.2万户、街巷硬化147个村,清理残垣断壁5717处,提档升级农村道路17公里,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3.7万户,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实现镇驻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五)小城镇发展特色鲜明
平阴县小城镇发展特色突出,镇域经济形成“一镇一品”发展格局,小镇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玫瑰镇是中国玫瑰之乡,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获评中国绿色发展特色乡镇、中国乡村振兴创新发展优秀镇、中国美丽乡村宜居建设典范镇,所产的平阴玫瑰驰名中外,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品牌价值高达248亿元,“玫瑰花乡”田园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玫瑰产业示范园区评为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花开泉涌、玫好生活”玫瑰文化节成功举办,成为中国玫瑰产品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东阿镇为国家级重点镇,是中国阿胶之乡,是最早的传统阿胶产地,文化历史底蕴深厚。孔村镇为省级示范镇、县域次中心镇,是中国炭素第一镇,是国内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基地和山东省炭素制品出口基地,炭素产量占全国的1/5。孝直镇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省级中心镇、市级重点镇,在盘活农村资源、加快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城乡融合方面,通过一个产业党建联合体,土地股份、资产股份、劳务等三个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村民变股东,形成了“一联三社三转变”的孝直经验。洪范池镇泉水资源众多,有洪范池泉、日月泉、扈泉、书院泉等名泉,有齐鲁泉乡的美誉,入选全国森林康养示范镇。
(六)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
平阴县农村社区建设卓有成效,全县合理利用了全国第二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政策机遇,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累计建成15个集聚型农村社区;合理利用了黄河滩区迁建政策,建成翠屏丽景等社区,完成滩区居民搬迁,惠及1.5万群众。2015年以来,平阴县新增城镇就业18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参保率接近100%,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6.3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初步建成城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省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县,“一环两区一带”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板块效益凸显,“一红一绿一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由于文件较大,请下载附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