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文字解读《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年)》
11370124004209020U/2023-6524592
县政府办公室
2023-12-03

文字解读《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年)》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政策背景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驶上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镇空间格局加快优化、城镇发展方式加速转变、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持基础。面向2035年,平阴县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动力依然较强,与此同时,城镇化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动力和问题挑战并存。为推动平阴县新型城镇化更高质量发展,平阴县发展改革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年)》,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推动平阴县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

二、决策依据

根据山东省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型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城乡融办字〔2020〕18号)文件要求,结合平阴县实际,编制了《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落实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规划要求,充分衔接了《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平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等相关规划,结合平阴县新型城镇化实际,形成了《规划》报告。2022年8月,《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三轮次征求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意见,于2023年11月通过平阴县规委会审议。

三、出台目的

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和济南“西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是构建平阴县“双城共建、两翼齐飞”城镇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推动现代化强县建设的重要抓手。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全县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是指导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宏观性、基础性、战略性规划,是其他相关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四、重要举措

规划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坚持城乡融合、系统集成;坚持开放包容、彰显特色。

《规划》总目标是把平阴县建设成为世界玫瑰阿胶文化之都、黄河下游高质量山水人居典范、省会辐射带动鲁西南“西兴”战略支点。到203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全县常住人口达到36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左右。

《规划》对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确定了省会西向、济平一体化行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行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高端人才引育激励行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通行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支撑行动,数字基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行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行动,建设现代化城区及补短板行动,城乡融合发展行动等十大近期行动,及65项重点项目清单,如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备案证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建设、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培训项目、智慧平阴建设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城镇驻地城乡融合社区建设、建立专家智库等,形成具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任务书和施工台账,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以项目推进为抓手,规范项目准入与实施,明确项目建设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落地见效。

五、关键词诠释

1、新型城镇化规划

新型城镇化规划是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任务的发展规划,是指导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长远性、宏观性、战略性规划。

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基础上,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均等的社会身份和权利,能公平公正地享受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和文化交融。

六、新老政策修订

《平阴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规划期限是2015-2020年,由于规划到期,不再执行。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平阴县发展改革局

联系电话:0531-87883758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