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平阴县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字号:
大 中 小



平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平阴县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
实施意见
平政办字〔2024〕5号
高技能人才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根据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20〕1951号)和山东省《关于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意见》(鲁工信培〔2020〕114号),为加强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立足产业发展。根据平阴县“ 十四五”规划打造先进智造基地,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要求,实训中心要立足于服务平阴县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同时结合新兴发展产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与现代制造业发展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体系。
(二)创新建设模式。突出企业和职业院校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依托,整合政府、院校、企业等各类社会资源,多元投入、共建共享。
(三)创新运营模式。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开发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实训项目、实训产品,在满足院校学生、员工实训需要的同时,面向社会,为其他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学生和员工提供有偿技能培训服务。
二、工作任务
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全县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体系,提高公共实训基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加快培养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的现代化新一代技能人才。
(一)高标准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等重点领域,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建设研究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引进行业先进的实训模式、实训项目和实训标准体系,加强通识课程、技术趋势、行业发展、编程实操等专业学习,提高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能力,提高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建立多元化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引入“双轨制”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人才实训体系,健全公共技能实训基地等人才服务设施,夯实人才发展基础。培养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推进措施
(一)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引入智能制造知名企业,与我县行业重点企业、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共同制定智能制造行业技能标准,研究制定相关专业的课程标准、实训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二)积极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鼓励支持企业利用自身设备、技术、资金优势,发挥其在行业上的影响力,举办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工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智能制造人才。引进先进的培训体系、课程体系,所需建设资金县有关部门奖补一部分,职业院校投资一部分,企业赞助一部分,社会融资一部分,合作共建平阴县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
(三)建设高水平的实训指导师队伍。按照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原则,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专业知识丰富、技能水平高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指导师队伍。大力选拔行业、企业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到公共实训基地担任实训指导老师,聘请知名企业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兼职实训指导老师,定期到公共实训基地授课,组织公共实训基地和院校的教师定期到智能制造的知名企业参加实践实习,及时学习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实操能力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实行数字化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加强需求预测,每年编制并定期发布规上企业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引导公共实训基地和院校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实训教学计划。筛选企业的人才需求订单,委托院校和实训基地定向培养,大企业可单独组班,中小企业可融合需求联合组班培养,与委托企业一起联合招生,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员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提升。
(五)提高企业职工数字化能力。切实加强职工培训,支持引导企业建立内部培训机构,制定全员学习培训方案,对新录用职工、转岗职工和在职职工采取在岗培训、脱产培训、业务研修等多种形式,进行系统数字化培训。
(六)建立公共实训基地数字化联盟。以智能制造知名企业为核心,以重点企业、院校为主体,多方参与建设全县公共实训基地数字化联盟,搭建学习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共同研究开发课程体系、实训标准、实训项目,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七)推进公共实训基地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公共实训基地数字化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公共实训基地数字化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动态考核制度,对考核优秀的予以奖励。定期召开座谈会、现场观摩会、评议会,举办技能比赛,分享信息资源,展示实训成果,合作共谋发展。
平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