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平阴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字号:
大 中 小



一、政策背景
“十三五”时期,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严管为保障,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环保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了绿色、增强了成色、增添了底色。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二、决策依据
2020年11月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有力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平阴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要求,紧密衔接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济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我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县级有关专项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立足我县实际,编制形成《规划》,于2022年3月3日,由平阴县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三、出台目的
《规划》按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坚持绿色发展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立足我县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到2025年,生态建设走上新台阶,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建成生态平阴。
展望2035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平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规划主要指标中,共设立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大板块21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分别是: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氨氮排放总量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少、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森林覆盖率、生态保护红线面积。预期性指标9项,分别是: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地下水质量V类水比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生态质量指数、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农药使用量(商品量)。
四、重要举措
《规划》立足我县实际,统筹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强化风险防控,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谋划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9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化结构调整,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为重点,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碳达峰进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制定碳排放达峰方案,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降低碳排放强度,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三是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坚持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推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省和市要求,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
四是强化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保好水、治差水,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五是推进安全利用,保障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安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的安心”。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六是加强修复与监管,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维护生态系统安全。
七是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环境安全底线。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完善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体系,强化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健全环境应急体系,保障生态环境与健康。
八是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九是开展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发展,以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对应以上九项重点任务,《规划》系统谋划了41项具体工作举措,设置了6个专栏,在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风险防控等方面纳入12类、32个重点项目。
五、保障措施
从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推进铁军建设等4大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六、关键词诠释: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四减四增: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二是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三是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四是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咨询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平阴分局
联系人:冯晓辉
咨询电话:0531-87880020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