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字号:
大 中 小



孙茂磊,男,1997年参加工作,副高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研员,齐鲁文化之星,济南领军人才,山东省音乐课程专家组成员,济南市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在省市教育教学活动中多次获奖,多篇论文公开发表。
山东省音乐课程专家,山东省优秀教研员,济南市音乐学科中心组成员孙茂磊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问:在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答:围绕学校美育教学,提出五个方面的具体改革举措。
一是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强调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在落实“开齐开足”这个底线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上好”的目标,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二是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
三是普及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
四是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强调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问: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这样做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答:关于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
首先,艺术类课程学习及实践是学生应该承担的学业责任,是不应该被减下来的负担。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艺术类课程学习有着明确的学业要求,是学生必须要承担的学业责任。
其次,艺术类课程学习及实践纳入学业要求,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些学校重智育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搞题海战术、机械刷题、超标超前教学等,造成学生过重负担。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恰恰需要加强艺术类课程学习及实践,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
最后,政策强调学校责任落实,避免培训机构功利化的炒作。文件将艺术方面的学业要求严格限定于参加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学习,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考”的都是学校“教”的内容,学生按照要求正常参加学校艺术类课程及艺术实践活动,就可以完成学业要求,与校外培训内容无关。
问:对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哪些新措施?
答:从资源配置上看,全县美育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专职美育教师分布不均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若干措施:
一是强化补充,针对学校美育教师补充力度不强的问题,要求每年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美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师资不足问题。
二是提高质量,针对薄弱学校美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要求要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提出推动实施艺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支教计划,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教学素质、育人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是加大激励,针对学校美育教师激励政策不到位的问题,明确提出优化美育教师岗位结构,畅通美育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和走教任务计入工作量。
问:《方案》强调要统筹整合社会资源,请问在这方面提出了哪些实招?
答:学校美育涉及学校、社会方方面面。实践证明,推进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需要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以美育人的合力。《方案》加大三个方面的统筹整合力度:
一是统筹整合教师资源。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等人士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
二是统筹整合教学资源。提出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新建文化艺术项目优先建在学校或其周边。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团体合作开设美育课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
三是统筹整合场馆资源。提出有条件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充分挖掘学校艺术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
问:《方案》提到了融合的理念,具体到学校美育课程上如何实施,有哪些相应的举措?
答: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是重点。《方案》紧紧抓住课程这一关键要素和环节,在三个方面提出实施办法:
一是学科融合,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二是学段衔接,完善美育课程设置,强调学校美育课程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分学段有侧重地规划美育课程设置,相互呼应、有效配合,构建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
三是目标整合,凸显艺术学科价值与特点,明确美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注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多维育人目标的整合,与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有效对接,明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的目标。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平阴县教育和体育局
咨询电话:0531-83101679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