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专家解读《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1370124004209020U/2022-6506877
平阴县人民政府
2022-07-13

专家解读《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宋来勇,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践研究;主笔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平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并于2021年7月11日正式印发实施。

记者:"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背景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平阴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总体部署,编制和实施好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到2035年,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安排部署,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政府履行调节经济、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

记者:"十四五"规划是怎样编制出来的?

答: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平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专人专项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自2019年5月份起,县发改局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深入到镇(街道)部门调查研究,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专项规划和镇(街道)区域规划等进行有序编制。2020年5月27日和10月16日,我县组织召开两次“十四五”规划编制座谈会。11月4日,县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提出意见建议。12月7日,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十四五”规划编制汇报,提出指导意见建议。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研究“十四五”发展思路、定位和其它重要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12月28日,县委第十四届第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平阴县委关于制定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照县委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汇报稿。2021年1月7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汇报稿。1月22日,平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记者:"十四五"规划编制的主要框架是什么?

答:《规划纲要》共由10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一)第一板块。包括引言和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规划编制依据和规划定位。第一章建设现代化强县、开启平阴发展新征程,主要总结“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发展环境,明确指导思想和要求,提出发展目标和奋斗方向。(二)第二板块。包括第二至九章,为分论部分,主要提出各领域重点任务举措。第二章,抢抓融入开放新机遇,争创开放发展新成绩。第三章,强化人才引进培育,争创科技创新先进县。第四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第五章,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第六章,拓展市场需求空间,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第七章,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八章,突出民生福祉改善,共建共享幸福平阴。第九章,完善治理体系,打造更高水平平安平阴。(三)第三板块。包括第十章和结束语,主要提出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

记者:"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落实“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特色靓县”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品质提升,全面打造东方玫瑰之都、先进智造基地、宜居康养之城、乡村振兴样板,加快建设生态、活力、精致、幸福新平阴,在济南“西兴”中勇于担当、先试先行、奋力跨越、争先进位。

记者:平阴县"十四五"期间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系统观念。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强化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协调生产建设生活生态各个方面,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

——坚持融合开放,推进开放发展。抢抓交通条件改善和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机遇,服务融入省会经济和一体化发展格局,参与经济圈产业分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找准定位借力借势发展。以开放包容心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提升项目落地实效,释放“项目+企业+产业”叠加效应,促进开放发展水平提升。

——坚持特色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挖掘传统产业新发展空间,引进补链强链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集群,构建活力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更加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和公共载体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全链条服务,打造创新创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高地。

——坚持产城融合,均衡高效发展。突出产城融合、组团发展、区域协同导向,加快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激发开发区和镇(街道)竞相发展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构建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优良、公共服务均衡的区域发展格局。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吸引集聚城镇人口,提升承载发展能力,建设宜居康养之城。

——坚持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坚持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深化“放管服”、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激发发展不竭动力。坚持市场取向,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市场配置效率,增强政府统筹协调能力,提升平阴发展“活力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社会合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加快发展各项民生事业,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优服务,增强基层组织和市民主体意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主要目标有哪些?

答:2025年发展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活力、精致、幸福新平阴,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县新征程,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指标31项,其中经济发展8项,创新能力3项,城乡发展5项,民生福祉7项,生态文明8项。指标安排上总体上紧跟全市步伐,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产总值初步安排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

2035年远景目标:2035年远景目标是“十四五”基础上的深化和提升,提出到2035年,在济南“西兴”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地位,成为省会经济重要节点和辐射周边区域的现代化强县。

记者:怎样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答: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强大动力,凝心聚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 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资金保障,设立县级产业发展基金,挖掘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潜能,创新“财政资金+基金+金融”投融资模式,提升PPP规范化运营水平,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跟进,支持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扩大对产业金融、医药食品、文化旅游等领域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

——加快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大、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库。注重发挥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专家、人才、第三方机构作用,完善项目筛选论证程序。

——完善监督考核。加强对相关工作和项目的考核比重,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强化督促检查,跟踪问效。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平阴县发改局

咨询电话:0531-87883992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