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阴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的报告
字号:
大 中 小



关于平阴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的报告 |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平阴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的安排意见,请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433”工作体系,紧紧围绕“立足新起点、实现新提升”目标定位,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圆满完成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46亿元(预计,下同),同比增长8.5%;城镇新增就业279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三大需求支撑较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亿元,增长11%;出口6.65亿美元,增长6%。重大项目拉动作用增强,市级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县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个百分点。财政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亿元,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400元和12850元,均增长9%。 (二)结构调整有序推进,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9:55.7:30.4调整为13:56.1:30.9。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县获批国家火炬金属管路连接件特色产业基地,澳海炭素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福胶、琦泉等支柱企业不断技改膨胀,艾欧罗思新能源空调、泰洋树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65亿元、增加值106亿元,分别增长12.2%、9%。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大力实施以水利设施为主的农业项目,粮食生产连年增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建立,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4家,市级以上示范社63个、示范农场25家,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出台,中国云谷(平阴)玫瑰产业园、电商服务中心等加快建设;茂昌银座新天地、万商城等市场集聚效应增强。开展玫瑰旅游节等节事活动,累计接待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莱商银行、蓝海村镇银行开业,引进华海利宝保险,金融利企惠民功能增强。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成立玫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炭素产业研究院,启动平阴玫瑰精油国家标准制订。69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参与制定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2项。市以上著名商标达到39个、名牌产品33个。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活力动力进一步激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棚改旧改(征收拆迁)、土地整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动态调整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查梳理县直部门(单位)公共服务事项167项,镇级公共服务事项48项,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累计办理不动产统一登记7736件。15个项目列入重大项目监管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企业承诺、容缺受理、容缺审查,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县级现代预算制度、省金融创新发展、公立医院等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推进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产权交易体系、颁发土地经营权证、村集体资产改制四项改革,农村活力得到增强。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出台飞地招商政策,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海升农业、幸福e谷等项目顺利签约,全年到位县外资金53.8亿元。 (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坚持规划引领、多规融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工程管线、海绵城市、消防等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县城“三区联动”顺利实施。云翠大街建成通车,新中医院全面启用。实施翠屏街中段、通达街、育英街、玫瑰路、滨河路等路段改造提升工程,第一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泵站完成改造,垃圾处理、加气站、便民公厕等有序推进。棚改旧改与房地产去存量有效衔接,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启动,拆除违法建设3万平方米。东部产业新城实施道路和管网配套建设,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实现新提升。巩固省市级示范镇建设成果,全县城镇建设水平普遍提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危房改造、农村改厕工程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完成国道105线平阴堡子至东平界中修工程,青兰高速平阴段开工建设。加快浪溪河景观路等道路建设,完成315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八大行动”,实施燃煤锅炉、危险废物、烧烤油烟等环保整治行动,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验收关口。新发展经济林6000亩,玫瑰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建成开放。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进一步强化。建立脱贫攻坚12345推进机制,累计完成75个村10906人脱贫任务。推进薄弱学校和城区老校提升,榆山小学、玫瑰中心幼儿园等建成使用,土楼小学、四中教学楼等完成主体。实施“智慧健康”工程,实现医疗机构互联互通,行业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年6360元和4200元,实现农村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建成83处农村幸福院,25处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院投入使用,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74.8%。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依法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治安防范更加严密,矛盾调处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6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主导产业不强,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创新发展能力较弱,部分传统产业转型慢,新兴产业规模较小,现代服务业层次较低,特色优势没有做大做强,总体欠发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和农村基础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增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承载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环境保护治理任务加重;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的期盼和需求尚有差距;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元。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453”工作体系,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抓固定资产投入、千方百计抓经济发展繁荣、千方百计抓公共财政增长”,以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增进民生福祉,立足新起点、实现新提升,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实力:生产总值增长8.5%,确保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位次前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出口创汇增长6%。 ——发展质量: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56.5:31.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 ——城乡环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05平方米,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39.1%,森林覆盖率达到36%。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城镇新增就业2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2800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三、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着力做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与四个中心建设、四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助推工业升级改造。着力抓好总投资112亿元的39个重点工业项目,2017年计划投资70.2亿元。抓好玛钢科技园二期、迈克阀门、福胶产业园二期、二机床产业园等传统产业项目,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推进泰洋树生物科技、空气能三联供设备生产、北斗应用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落实华玫生物玫瑰深加工、芳雷玫瑰阿胶制品等项目,扶持玫瑰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两化融合、抓好重点产业谋划,形成一批骨干企业、知名品牌和产业集群。二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抓好总投资11亿元的10个重点农林水利项目,2017年计划投资3.2亿元。抓好海升农业、富翔农业、佳宝生态牧场等项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品质农业。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是加快提升第三产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抓好总投资30.9亿元的11个重点服务业项目,2017年计划投资11.6亿元。抓好玫瑰湖湿地水上运动基地、深泉杏坛等项目,推进大寨山片区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增强平阴休闲旅游吸引力。鼓励电子商务发展,成立电子商务促进会,支持电商平台发展,建立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传统商业与电商融合,争创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政银保企合作模式,培育发展地方金融。优化茂昌银座、淘宝城、新世纪广场、万商城等商业环境,培育商贸服务集聚区。四是强化创新驱动作用,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强企业研发载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 (二)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构筑协调发展格局。坚持全域规划,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城市更新,强化镇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促进多规融合,完善规划审批决策机制,确保规划刚性执行、全面实施。二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总投资49.4亿元的33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017年计划投资29.2亿元;总投资54.1亿元的16个重点房地产、棚户区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2017年计划投资31.2亿元。推进青兰高速平阴段建设、220国道陶庄至东平段拓宽改造等过境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抓好G105京澳线平阴绕城段、青龙路中段等重点道路改造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围绕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与去存量有机结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抓好老旧住宅小区整治,完善小区配套设施;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整治有机结合,抓好黄河滩区安城镇新村和王营两个村迁建,加快农村危房改造。采取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政府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投融资方式,推进城市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打造海绵城市。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新增一、二类示范村10%以上。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深入推进农村改厕,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优化市政设施配套,搞好节点绿化、亮化、美化,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挥好智能平台作用,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化水平。 (三)强化生态立县理念,营造生态宜居环境。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守住生态红线,推进绿色发展。一是推进生态保护。巩固国家森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县创建成果,推进荒山绿化、绿色廊道等工程,实施建绿透绿,搞好城区裸露地面绿化治理、周边山体绿化和山体公园建设,加快省级生态县创建步伐。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二是推进环境治理。加大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八大行动,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推进流域治理、畜禽养殖等治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提升环境保护治理水平。三是推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产业。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不再批准新上增加燃煤项目,对新上耗煤项目严格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确保完成市下达的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任务。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推动污染物总量减排,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 (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有效需求。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落实飞地招商政策,建立招商引资信息互通和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引资和落地双方积极性,优化全县产业布局,提升项目集聚水平。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对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贡献大的项目,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行招商成果跟踪问效,加快项目引进、落地和建设进程,确保完成64.8亿元引资任务,增长14.8%。加快东土寨、西土寨、让庄铺村庄搬迁,实施东部产业新城道路、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承载项目能力。二是着力扩大投资。把扩投资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持之以恒地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按照符合产业政策、投资规模较大、建设条件成熟的原则,经反复论证筛选,全县计划安排重点投资项目127个,总投资263亿元,2017年度计划投资147.7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113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84.8亿元。三是依靠改革创新破障碍优环境。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承接省市行政权力下放事项,做好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做好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经营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政府投资管理,保障政府应承担的支出责任,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认真贯彻《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拓展社会投资空间,巩固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发挥好重大项目监管服务绿色通道制度作用,坚持企业承诺、容缺办理,积极破解土地、拆迁、手续办理等问题。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充实挂牌上市后备资源库。推进现代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健全产权市场体系运行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是优化外贸结构。引导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支持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培育出口企业、品牌,全年出口创汇7亿美元。 (五)坚持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推进精准扶贫。大力实施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健康医疗、社保兜底、社会帮扶六大行动,健全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800人。二是做好就业托底。落实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发挥创业学院作用,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抓好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提高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着力抓好总投资5.7亿元的18个重点社会事业项目,2017年计划投资2.3亿元。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和城区老校提升,加快土楼小学、四中教学楼、云翠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加快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民政兜底保障功能,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确保完成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床位的目标。完善公共文化、公共体育、残疾人康复和社会福利、基本殡葬等服务设施。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特别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美好幸福平阴、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