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文字解读:《平阴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11370124004209020U/2023-6515510
县政府办公室
2023-08-01

文字解读:《平阴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一、政策背景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加快构建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2021年12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2022年7月28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山东现代水网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级水网建设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近期,《规划》先后经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县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研究提出了平阴现代水网建设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布局、重点任务,是指导平阴县现代水网建设的重要依据。

二、制定依据

《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山东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济南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和《平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平阴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平阴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

三、出台目的

通过推进平阴县现代水网建设,到2025年,进一步融入国家、省级、市级大水网,水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网智慧化水平有效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新平阴特色的坚实水网。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更加完善,防洪保安工程全部达标,水生态环境美丽健康,水网智能化调控基本实现,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平阴县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2035年

1

新增供水能力

万m3

-

5

-

2

用水总量控制

亿m3

[<1.18]

1.07

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3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

-

[50]

[65]

4

城乡供水一体化率

%

[98]

[>98]

[>98]

5

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达标情况

%

[100]

完成市分解任务

完成市分解任务

6

水土保持率

%

[85.45]

[86.37]

[92.78]

7

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

%

[60]

[>85]

[>95]

 

四、重要举措

根据平阴县水系条件、水资源禀赋、水务工程现状等情况,以黄河和南水北调济平干渠为骨架,以河湖水系和灌排渠系为脉络,以重点水库、湿地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紧紧围绕“双城共建、两翼齐飞”发展布局,形成“两轴一脉连多源、一横六纵保安澜、一带三区润六线”的水网总体格局。根据长远发展战略需要,积极融入国家、省级、市级水网,形成供水、防洪、水生态一体化的平阴现代水网,做优玉带河生态廊道,做美锦水河、玫瑰湖生态湿地,做精洪范池、浪溪河生态景观带。

(一)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

根据平阴县发展新格局,针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加强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当地水、客水水资源配置,均衡水务工程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一批重点水源和连通调水工程建设,完善水源配置体系,积极融入国家级、省级骨干水网和市级水网,完善城乡供水设施建设,构建完善联调联供、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供水系统可靠性,增强特大干旱、持续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应对能力,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二)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坚持“消隐患、强弱项”,进一步完善以河道、水库为架构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加强河道整治、水库除险等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加强河湖生态治理和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

(五)智慧化现代水网建设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流域防洪应用、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应用、水管理专项应用,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提升水网调度管理智能化水平。

(六)水网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安全保障的需求,坚持高定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现代水网发展,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

五、关键词诠释

水资源保障格局——“两轴一脉连多源”

“两轴”是指以黄河、南水北调济平干渠为轴的黄河水、长江水输水大动脉。

“一脉”是田山引黄灌区主动脉1030干渠。

“多源”是指安城、栾湾、东凤、杨河等地下水源地以及东阿、罗宅、大荆山等分散布局的地表水水库、塘坝。

防洪减灾格局——“一横六纵保安澜”

“一横”指黄河干流。

“六纵”是指浪溪河、龙柳河、玉带河、锦水河、安栾河和汇河6条主要防洪排涝河道。

生态格局——“一带三区润六线”

“一带”是指黄河生态风貌带。

“三区”是指按照县域地形地貌、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等划分的“西部沿黄平原农田防护区”“中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东部山前平原农田防护区”。平原区巩固和保护现有自然植被,减轻雨洪危害,搞好农田林网,打造水系生态保护体系。低山丘陵区深入开展河流上中游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小流域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六线”是浪溪河、龙柳河、玉带河、锦水河、安栾河和汇河6条生态流域,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路,强化流域生态保护,提升河道生态功能。结合河道基础条件,上游做好水土保持,增加水源涵养,利用水库、塘坝等设施提高拦蓄能力;中游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水系连通,泉水先观后用,改善水环境;下游通过生态清淤、建设生态驳岸、构建生物净化系统等措施,提高生态自我维持能力,提升入黄水质。

 

解读机构和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平阴县水务局

咨询科室:规划科

联系电话:0531-87878838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县政府办公室

2142

信息发布总数

61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