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6346”模式 激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字号:
大 中 小



今年以来,宁夏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服务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推出“6346”模式,助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市各类经营主体总量达39.2万户,同比增长8.32%,经营主体总量占全区总量的48.3%;新增经营主体6.7万户,同比增长14.33%。
“6措施”全方位保障,给企业吃下“定心丸”。打造企业服务专厅,打造企业服务大厅和企业服务中心,形成“1+1”联动服务格局,为企业提供338项全周期服务。目前已累计为企业提供领办代办导办服务7000余次,日均办理企业准入准营服务800余件。依法设立“银川企业家日”,为进一步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确定每年7月19日为“银川企业家日”,鼓励更多企业和企业家投资银川、扎根银川。升级开发企业服务系统。开发建设企业服务办事系统,分级导入全市12万家企业;强化“政企通”平台政策整合力度,同步更新“我的办件”和“我的资料库”等功能,提升企业申报便捷度,截至目前,上线惠企政策586条、奖补事项235条、累计兑付奖补资金1227笔2.04亿元。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优化“人事”同频的政务服务效能监管平台,辐射全市2000余名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和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常态化举办“开门问需 你问我帮”开放式问政会,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3便利”全周期服务,给企业注入“强心剂”。准营便利“提速”。将“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纳入“多证合一”范畴,为全市7000家市场主体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77万元。推行“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企业3分钟可取得经营许可证。经营便利“提效”。推行市域内、跨市域“一照多址”,实现营业执照全区跨市域办理“一照多址”登记备案无障碍。推进“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个转企”改革,发放西北首张信用代码不变的“个转企”营业执照,为7513家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者变更登记。退出便利“提质”。上线“简易注销智能审批”功能,智能批办256件,畅通企业退出渠道。开展经营主体强制退出改革试点,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4推进”全要素支撑,给企业当好“店小二”。推进分段施工。在全区率先实行分阶段施工许可试点改革,为符合条件的项目先行核发基坑施工许可,实现“拿地即开工”。杞里香产业园、阅锦湾等17个项目均通过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实现从拿地到动工压缩至15天以内,开工周期节约89%。推进多证联办。实行多证联办极简审批,企业可一次性领取规划两证及施工许可证。观海澜山、玺悦轩等26个项目通过多证联办极简审批模式在2-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办理规划、手续。推进图审买单。率先在全区实行政府购买施工图审服务改革试点,由政府集中购买图审服务,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每年预计为企业节约图审费用1000万元,图审时间压缩50%。目前万科阅锦湾等8家企业17个项目享受了此项改革红利。推进豁免清单。在全区率先推出“免于办理”和“无需办理”两类共13项规划许可审批豁免事项清单,企业可直接拿着《豁免清单》办理后续施工、验收、登记等审批手续。已对银川市环湖绿道项目(西岸)等20个项目实行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
“6个办”全心意关怀,给企业送上“暖心汤”。“网上办”,全面优化升级宁夏政务服务网(银川站),打通38个国家和自治区专网系统,实现区、市、县、乡、村五级覆盖。“掌上办”,紧紧围绕打造“掌上办事之城”,企业可通过“i银川”APP预约取号,办理事项400余种。我的宁夏APP健康码变“办事码”。集成社保、公积金等在线查询功能。“自助办”,在全市各级政务大厅及商圈投放自助终端机等设备100余台,全天候为企业提供“随时办”服务,有17种常用证明和14类电子证照实现在线调取、查询和自助打印。“一次办”,立足企业“准入”到“退出”全生命周期,打通10余个厅局13个专网系统,将原来分散于多个部门办理的多个事项统一归集至一个功能模块,实现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就近办”,全面构建“4+1”政务服务体系,135个事项可在乡镇(街道)办理,60个事项可不出村办理。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创新市民大厅“怀远小厅”、“网格丫头”帮办代办服务、上门代办等服务形式,为企业提供有温度的服务。“跨省办”,累计公布全市205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与全国254个市县区签订《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推动38项“跨省通办”高频事项在掌上APP平台和线下办事窗口“一站式办理”,目前累计办理69万件。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