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大 中 小



2024年,是平阴发展进程中极具考验、极为艰难的一年,是在逆境中稳住局面、在危机中孕育转机、在挑战中负重前行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委“1+653”工作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谋发展,铆足干劲抓落实,尽最大努力争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结果。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33.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3.19亿元,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57.65亿元,同比增长6.1%。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5.0:54.7:30.3调整为12.7:40.0:47.3。
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36.17万人,同比下降0.945%。全县人口出生率5.51‰,死亡率11.52‰,人口自然增长率-6.01‰,人口机械增长率-3.51‰。全县男女性别比为100.7:100。
二、财政、金融
全县地域财政收入44.46亿元,同比下降21.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07亿元,同比下降1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4亿元,同比下降23.5%。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7.11亿元,同比下降8.8%。
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7.95亿元,比年初增加26.16亿元,同比增长6.9%。住户存款余额321.15亿元,比年初增加31.96亿元,同比增长11.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1.74亿元,比年初增加32.47亿元,同比增长13.6%。存贷比66.6%,提高3.9个百分点。证券机构实现交易额68.38亿元。
三、农 业 和 农 村
全县粮食总产量20.62万吨,主要畜禽肉类产量2.96万吨,禽蛋产量3.08万吨,牛奶产量7.80万吨,生猪出栏19.92万头。蔬菜播种面积14.15万亩,年产蔬菜量71.43万吨。
截止2024年末,平阴县共有三品一标主体35家,产品总数83个,其中无公害认证主体14个,认证产品43个,绿色食品认证主体18个,认证产品40个,地理标志3个。平阴玫瑰获第二批好品山东农产品品牌,紫金玫瑰获第三批好品山东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730家,家庭农场906家,累计发放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6027.3万元。全县农业机械化总动力53.4万千瓦,拖拉机4043台,配套农机具1.54万台(套),农机专业合作社53家。全年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棉花种植、政策保险等补贴资金6467.4万元,其中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437.3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资金680万元。
2024年,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乡土产业名品示范村15个,建成1个泉韵乡居乡村振兴示范区,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四、工 业
全县1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4.76亿元,同比下降6.2%,实现利润总额24.69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2.76亿元,同比下降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
分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下降0.3%,重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下降3.6%,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34.4%、65.6%。规模以上工业轻工业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重工业比例下降0.4个百分点.
30家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7.59亿元、利润总额22.72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4.7%、92.0%,同比分别下降7.9%、增长13.3%。炭素制品相关行业和玛钢相关行业分别实现产值95.79亿元、75.9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4%、下降4.3%。
五、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57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19亿元,同比下降8.5%,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同比下降3.2%。签订合同额25.41亿元,同比下降4.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3.30亿元,同比下降1.6%。房屋施工面积93.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2%;房屋竣工面积41.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
全县31家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投资24.18亿元,同比增长25.5%。房屋施工面积112.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8%,销售面积17.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销售额11.00亿元,同比增长5.6%。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3.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投资比重调整为2.9:31.1:66.0。民间投资占比提高0.9%,工业投资下降7.6%,技改投资增长51.7%,建安投资增长3.0%。
年末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8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比上年减少1个。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暨500d/t协同处理城市垃圾工程、山东锦泽职业技术学院和双创园区项目、济南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网双源”及智慧供热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完工投产。
七、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2亿元,增长3.7%。其中,151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10.58亿元,增长0.2%。
3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4.34亿元,同比增长1.1%。
全年进出口(海关口径)90.4亿元,同比增长15.1%。实际利用外资3473万美元。
八、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055.4公里,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2.19万辆;营运载货汽车4081辆,总吨位57337吨;营运载客汽车辆123辆,总客位为3962;市内公交车40辆,总客位为880,最大载客量为1650。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893万元,同比下降26.6%;报刊流转额540万元,与上年持平。
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教育系统在岗职工共有在编职工3533人,非在编职工1041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3455人,同比上升2%。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999人,同比下降1.7%;中职在校生 4822人,同比上升19.6%;初中生在校人数为9714人,同比上升1.7%;小学生在校人数为13514人,较去年持平;幼儿园在校生人数为6783人,同比下降20.3%。资助6432人次518.46万元。其中免除139人次学前保教费24.69万元;高中免学杂费164人次,金额19.82万元;大学生免学费42人,金额25.69万元。为851名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207.733万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获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项,获批山东省海外工程师项目1项,获批济南市海右产业领军人才1项,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全年登记的科技成果成果7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双提升,全县经上级认定的研发投入总量达到7.03亿元,占GDP总量的2.5%,研发投入增幅达到11.59%。全县4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6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了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合作攻关。
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64个,其中医院5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3373张,同比增长18.48%;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921人,同比增长1.49%。全县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51人,同比增长1.5%,万人拥有病床102.2张,同比增加15.94张。全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242.3839万人次,住院9.4077万人次,实际占用总床日数96.8766万天。县人民医院内科综合楼主体和二次结构完成施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施工,县中医医院二期病房楼已完工,正在进行验收。
组织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图书馆年接待入馆市民达49.3万人次,年借阅量21.5万多册,年内办理借阅卡 0.87万张,建有泉城书房4处,图书馆1处,分馆12处,服务点53处。
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县电视台保留二套电视节目,每周播出115小时,无线广播平均每天播音时间11小时。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共接纳各类健身人群20万人次。通过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指导14个体育协会开展了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80项次;初中生、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94.05%。我县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牌39枚,其中,世界比赛冠军2枚、全国冠军2枚,省级金牌12枚。
十、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县城建成区面积25.0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和面积分别达到111.5公里和241.2万平方米。完善路网结构,2024年改造新建道路2条,累计9.16公里。2024年修补破损路面912平方米、人行道花砖378平方米、护栏283米、路沿石168米。处理井盖松动异响56处,修复井盖周边破损77处,清理雨水篦子61个;累计修复交通护栏283米。疏通城区雨污排水管道90公里;新增修建污水管网4.7公里,雨水管网6.4公里。
管道天然气供气量5845万立方米,用气人口12.85万人。集中供热面积853.6万平方米。全年自来水供水量1312万吨。
2024年全县环境空气中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实况)分别为71、37、13、32ug/m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52。与上年相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7.2%,PM10、PM2.5、SO2、N02,浓度分别改善7.8%、9.8%、13.3%、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8天,同比增加55天;优良率70.5%、同比提升9%;重污染以上天气4天、同比减少3天。
十一、社会治安、安全、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110报警服务台共接有效警情13502起。全县共立刑事案件662起,破案389起,打击处理719人,移送起诉513人,执行逮捕150人。八大类刑事案件立案8起,破案8起,破案率100%。查结治安案件1283起,行政拘留567人。破获涉企合同诈骗案,为受害企业挽回损失1751万余元,侦破涉案金额15亿余元的2.19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并成功发起全国集群;成功发起“8.26”全国断流集中抓捕行动,侦破全市首例以网络贩卖盲盒为手段的开设赌场案,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全年共发生4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5人死亡,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2起,死亡2人,供暖行业领域1起,死亡2人,其他行业1起,死亡1人。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集中供养床位960张,农村特困供养救助人员1540人,入住农村特困供养机构627人,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40.71%,每人每月基本生活标准达到1356元,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照料护理标准分别达到296元/人.月、491元/人.月、982元/人.月。全年共支付基本生活资金和照料护理资金3241万元。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31户,发放救助资金149万元。
全年共办理残疾人证1013件,其中为250人上门办证。吸纳安置155名残疾人就业。为877名精神残疾人发放服药补贴。为1327名残疾人适配轮椅、拐杖、护理床等辅助器具2027件。为持证残疾人购买每人3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为944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发放教育资助金。为300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实施“一户一策”无障碍改造。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53元,同比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94元,同比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29元,同比增长6.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51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57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31元,同比增长6.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3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25人。全县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数达6.96万人,新增扩面人员1687人,养老保险费共征缴77434万元,收缴率100%;支付 18806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1033名遗属补助金共计73372万元,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 %;收缴工伤保险金1343万元,支付3267万元;收缴失业保险金333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3166人次2395万元。
2024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镇低保标准每人每月达到1114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达到884元。全县188人享受城镇低保,4017人享受农村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含分类施保金)3166万元。
注释:
1、本公报2024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平阴统计年鉴—2025》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其增长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单位、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单位包括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
5、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指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其他单位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的投资情况,不包括农户投资。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