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简体版 繁体版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 内容详情

平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121号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6-11

代表提案者

秦庆忠

会议届次

济南市平阴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建议提案标题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建议提案编号

114111

承办单位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办理方式

承办

答复时间

2025-06-10

办理类型

A

答复内容

秦庆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提案重点建议清单”,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食品生产企业118家,小作坊296家,食品流通业户2587家,餐饮服务单位1101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1家,农贸市场1家,食用农产品种植单位91家,食用林产品种植单位4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2家,生猪屠宰厂1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职责。一是高位统筹推进。县委、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利用节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督导调研5次,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力开展。二是凝聚工作合力。食药安办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检查、联动执法,强化牵头抓总作用,修订工作规则,优化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召开联席会议2次、专题风险会商会2次。各成员单位同步制定工作计划,开展领域内专项整治,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责任落实。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及重要督查事项,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高效落实。各成员单位和镇街累计开展督导434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9条。

(二)系统发力,实施全链条整治。一是源头管控夯基固本。开展农产品、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近4万批次,合格率为99.97%。指导生猪屠宰厂完善从进厂到召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顺利通过GMP验收。压实主体责任,要求生猪屠宰厂对生猪进行“批批检、全覆盖”,同步落实每半月对生猪屠宰厂全覆盖抽检机制,严防非洲猪瘟。与镇街联合发布900份公告,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过程监管规范提升。指导规范食品相关业户完成优化整改,向144家业户下达整改通知书,开展培训覆盖2600余人次,目前,农村餐饮、流通、“三小”(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业户达标率均达到80%以上。三是终端治理长效推进。对外卖销量和差评前十单位开展“双前十”检查,累计检查入网餐饮单位82家次,责令整改6家,立案查处未取得健康证案件1起。推行“红黑榜”公示制度,通过公示“黑榜”企业,倒逼48家餐饮单位完成后厨卫生升级。

(三)靶向发力,提升监管效能。一是新建两级实验室精准防控。帮助校外配餐公司和食材供货商分别设立检测室,建立《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工作制度》,新增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3个重点检测项目,采用“批次全覆盖+重点品种加密”检测模式,每天对食材全覆盖检测,确保将不合格食材控制在源头。今年,共检测食材11000余批次,合格率99.9%,拦截不合格食材2批次。二是智慧平台可视化监管。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通过AI自动抓拍与人工巡查相结合,对47家学校食堂、1家校外供餐单位,从采购到加工,实时全流程监管,累计发现生熟混放、加工控制过程不规范等问题44个,均整改到位,对学校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下达警告1个、对金达公司加工控制过程不规范立案1起。三是生猪质量全链条管控。督促猪肉产品经营者应用“鲁牧云”“山东食链”系统,动员广大消费者对所购猪肉产品进行溯源监督,全面推动生猪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目前,所有猪肉产品经营者实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信息的全环节流转,形成贯通养殖、屠宰、生产、经营的监管数据链条。  

(四)严厉执法,发挥震慑作用。一是深挖风险隐患。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突出中小学、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春节、端午、中高考、季节交替等关键时段,排查食品领域风险隐患300余条。梳理涉食品投诉举报,将共性多发问题列为监管重点、必查项目,今年涉及食品的投诉举报601件,占比28.2%,主要反映标签不规范、食品过期、有异物异味等问题。二是严格监督抽检。实施靶向抽检495批次,合格率99.6%,不合格2批次,分别为辣条食品添加剂超标、菜豆农残留超标。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一律立案查处,向上追溯源头、向下追踪去向,通报有关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向县外移交问题线索1条、发出协查函1份。三是强化行刑衔接。加强跨部门协同,纪委、公安、教体、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5次,发现口罩佩戴不规范、“三防”设施设置不到位等6个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30件、罚没款10.65万元(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案8起,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从事食品生产案6起,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案6起,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案5起,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案4起,未取得健康证从事直接入口食品案1起);通过行刑衔接办理案件3起,其中食品2起,分别为销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取保候审3人,假冒食品商标案、取保候审2人、移诉1人,形成有效震慑效应。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舆情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食品安全群众关注度高,容忍度低,敏感性强,舆情燃点低、扩散快,舆情应对处置能力需要提升。

二是智慧监管效能偏低。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减少入企频次的情况下,以往的“人海战术”不再符合当前形势,亟需扩大智慧监管范围、提升监管能力。

三是规范经营意识需要强化。上半年收到食品投诉举报600余件,虽然大部分是职业打假人以索赔为目的重复投诉、信访投诉,但也反映出经营主体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规范发展能力不足。

下一步,将聚焦短板、深入研究,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牢固树立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深入分析会商研判风险,扎实开展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拓展智慧监管场景,推行远程监管、无感式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二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分层分类开展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培训,提升企业自律意识。牢记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理念,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处罚力度、倒逼企业养成良好生产经营习惯,按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三是严厉打击违法。深入推进食品“铁拳”行动,持续加大食品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与公安机关配合,坚持追根溯源、全链条打击,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

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中,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