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综合规划】平阴县龙山小学2025—2028年发展规划
平阴县龙山小学
2025-05-15

【综合规划】平阴县龙山小学2025—2028年发展规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平阴县龙山小学20252028发展规划

理想筑基 本领添翼 担当拔节

——让每个童年生长幸福的力量

(本规划于2025年4月第六届三次教代会通过)

 

 

第一部分  基础情况

平阴县龙山小学,始建于1994年4月,地处平阴县城锦水河街31号,现有教职工136人,52个教学班,在校生2195人,是全额事业的完全小学。学校始终遵循“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先后获得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省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校、省家校共育示范学校、省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连续多年在县办学质量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基于swot需要思考四个方面,一是抓住机遇,如何发展优势;二是抓住机遇,如何避免劣势;三是如何发挥优势摆脱威胁;四是如何转变劣势,规避威胁。

如下表:

         

 

内部

 

 

 

 

 

 

 

外部

优势:

1.“愿景激励、内容适切、方式多样、互助成长”的教师专业成长方略。

2.“发展为本、要素齐全、特色鲜明、深谙规律”的课程构建的路径。

3.“学生为本、方式为径、素养导向、生命气息”的课堂转型方法。

4.“规范为基、活动引领、课程发力、精神成长”的德育脉络。

5.“基于问题、贴合校情、创新实践、文化引领”的学校管理战略。

劣势:                 

1.学校文化中顶层设计和体系延展的逻辑断层。

2.教师队伍上思想建设和专业提升的发展断代。

3.课程建设中体系架构和课程实施的实践背离。

4.方式变革下育人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蒂固根深。

5.立德树人中价值取向和路径方法的亦步亦趋。

机会

So:(机会+优势)

Wo:(机会+劣势)

1.教育强国的新形势。

2.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3.信息技术的新突破。

传承中俱进:

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结合时代需求,重新定义,做好顶层规划和设计。

 

俱进中优化:

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形势下,以育人方式优质改善切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品质的高质量育人实践行动。

威胁

St:(威胁+优势)

Wt:(威胁+劣势)

 

1.人口发展的新影响。                2.资源调整的新制约。

优化中调整:

直面办学质量下滑的问题,推动学校综合改革,提高学生课程实施水平。

调整中重构:

积极创建教育哲学引领下的学校育人体系。

 

 

第三部分  规划设想

一、发展愿景

传承“为幸福人生奠基”的价值观念,高擎“幸福童年,预见未来”的愿景使命,倡树“用童年的方式打开——”的教育哲学,理想筑基、本领添翼、担当拔节,让每个童年生长幸福的力量,构建高质量的学校育人实践行动,努力办一所真正属于童年的学校,培养“飞得高高的、学美美的、做得好好的、炼棒棒的、立得正正的”未来担当者。

二、整体设想

在教育强国和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创建以质量发展为需求导向,以办学品质提升为价值引领,以育人方式优质改善为转型路径,以新质教育为发展战略的学校高质量育人实践行动。即秉持“用童年的方式打开——”的教育哲学,高擎儿童文化,改善育人方式整体构建“新质教育”育人实践行动:理想筑基工程——浇筑童梦场域;本领添翼工程——聆听童年心声、打造童创课堂、丰盈童心视界;担当拔节工程——赋予儿童权利。提升办学品质,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办一所真正属于童年的学校,让幸福童年,预见未来

三、总体目标

秉承“为幸福人生奠基”核心价值观念,在教育强国新形势下,倡树“幸福童年,预见未来”的愿景使命,坚持“用童年的方式打开——”的教育哲学,提升立德树人品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创建高质量立德树人的“新质”教育行动——“童梦”教育行动:

浇筑童梦场域。秉持“让每个童年生长幸福的力量”的价值愿景,以儿童场域为特质,创建党建统领、文化引领、学术率领学校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

聆听童年心声。秉持“经营幸福童年”的价值观念,以儿童理解为特征,创建日常浸润,研修一体,递阶成长的教师支撑体系

丰盈童心视界。秉承“缤纷童年、幸福绽放”的课程理念,以儿童视界为特色,按照“学科+跨学科+综合”结构方式,创建素养导向,实践特质,精神长成的“童臻”课程育人体系

打造童创课堂。秉持“创造着长大”的教学观念,以儿童立场为中心,富于“经历感、探索感、创造感”的学科实践为基本方式,创建素养导向的自由、生长、创造的“童创”生态课堂。

赋予儿童权利秉持“童心向未来”的价值观念,以儿童哲学为基础,创建童蒙为基,童心为径,童梦为任的立德树人校本范式

四、年度目标

第一年度目标(2025-2026):聚焦改革难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聚力品牌建设,深耕信息平台,做好突出“儿童场域”的学校高质量发展内部治理底层架构。构建教师全景课程,突出“核心能力项”,探索校本研修平台流程,研制进阶标准。依据目标体系,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强化学科特色和薄弱学科建设,开展“跨学科”“超学科”尝试,初步形成实践特质的课程架构。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课堂教学价值愿景的引领下,提炼基于学科实践的“学程设计”基本模型,探索基于学科实践的“童创”生态课堂基本教学模式,梳理支撑学科实践的学生学习组织。初步形成学校“童心向未来大思政课”教育体系架构。探索“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养成教育内容和方法,初步构建“童心向未来”综合课程架构,形成班级管理核心能力项发展课程。聚焦视力、健身、手机、劳动等关键问题,创建协同育人的组织架构,工作方法和内容,工作机制等,初步构建“幸福童年合伙人”协同机制。

第二年度目标(2026-2027):深化综合改革,聚力党建品牌优化,做好技术融合,推动基于“儿童场域”的学校高质量发展内部治理体系运转。构建教师全景课程,突出“儿童理解”底色课程,探索研修平台项目实施进程,修订进阶标准并试行。基于儿童视界和学科实践,提炼学科课程特色教学范式。探索“主学科+”跨学科和“角色+”任务型超学科研发路径,丰富主题,积累案例,形成群落,初步形成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课堂教学价值愿景的引领下,开展学科探索,提炼赋予学科特色的“童创课堂”范式,梳理不同学科支撑学科实践的学习组织。完善学校“童心向未来大思政课”教育体系。探索“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家、校、社不同领域的内容和方法。完善“童心向未来”综合德育课程教育内容和方法,初步构建“童心向未来”综合课程架构,形成班级管理核心能力项发展课程。落实五育并举中家校社工作职责,探索不同领域特色的协同内容和方式方法,提炼基于儿童发展的“幸福童年合伙人”协同育人机制。

第三年度目标(2027-2028): 深化党建品牌工作,聚力长效治理,强化数据意识,优化和提升基于“儿童场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部治理体系。构建教师全景课程,形成“儿童理解”指导下的核心能力特色,梳理教师成长研修项目序列,完善进阶标准和培养机制。修订目标体系,优化学科、跨学科、超学科课程实施,建立任务链,密切三者之间联系,形成课程规划方案。在“让学生创造着长大”课堂教学价值愿景的引领下,梳理基于学科实践单元学程设计,提炼“童创”课堂文化,形成校本指南。提炼“童心向未来大思政课”品牌。优化“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养成教育体系。完善“童心向未来”综合课程体系。建立与之配套的班级管理队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开辟个性化定制成长路径,努力实现因材施教特质的“幸福童年合伙人”协同育人机制。基于儿童发展,创建问题导向,学校主导,品质提升的“幸福童年合伙人”协同育人机制。

 

第四部分  规划评估

根据年度创建目标和工作安排,确定评估维度和标准如下:

序号

创建行动

评估维度

具体指标

1

秉持“用童年的方式打开”的价值观念,以儿童场域为特质,创建党建统领,文化引领,学术率领的学校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

深化党建品牌项目。

创建“童梦”铸魂党建品牌,实现党建品牌迭代升级,申报省级“一校一品”党建示范校。党员参与党建活动覆盖率≥95%。

创新治理体制和机制。

形成多中心多维度多种方式的治理架构,职责明确,教育发展难点治理成效显著。年度调查问卷满意率不低于规划起始年97%,且逐年提高。

创新治理方式和路径。

形成幸福童年,预见未来”学校文化体系和“用童年的方式打开——”的教育哲学的教育教学制度。

创新治理手段和保障。

优化教师激励措施成效明显。“预防-复盘-解剖”式安全品牌,实现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

依据县电教信息科公布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使用数据,包括系统登录频率、各功能模块使用活跃度、数据更新及时性等指标,全面监测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平台功能与使用体验,深度体验指数提高。

实现人工智能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培养出一批在生成式 AI 领域具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在各类科创竞赛中展现学校的教育成果与学生实力。

打造一个内容丰富、分类精细且不断更新的优质数字化校本教学资源库,有力推动校内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学资源的均衡与高效利用。

2

秉持“经营幸福童年”的价值观念,以儿童理解为特征,创建日常浸润,研修一体,递阶成长教师成长的支撑体系。

 

构建教师成长全景课程。

弘扬教育家精神蔚然成风,教师师德满意率超90%,违反师德事件逐年下降。“六个一”活动覆盖率100%。

打造教师成长研修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得到有效提升,校本研修平台运转流畅,程序明确,成效显著,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专业获奖统计合计逐年上升。

探索教师成长进阶机制。

教师成长档案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三年内实现进阶教师占比不低于85%。

3

秉承“缤纷童年、幸福绽放”的课程理念,以儿童视界为特色,按照“学科+跨学科+综合”结构方式,创建素养导向,实践特质,精神长成的“童臻”课程育人体系,培养行得正正的,做得好好的,懂得宽宽的,练得棒棒的,飞得高高的“未来担当者”。

调整课程架构。

课程建设体现新课程理念,彰显素养导向,突出实践育人。课程目标科学合理,课程架构符合逻辑,能够引领学校发展。

加强薄弱学科课程建设。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中,学生素养检测结果落于“质量优、负担轻、差异小”区间。

落实评价牵引。

形成素养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变革评级内容和评价方式,“唯分数”的评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评价观念得到转变,依托数字平台,建立学生素养发展数据库,形成数字画像。

强化课程管理。

形成“童臻”课程方案,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学校课程方案在省市级优秀课程评选中获奖。

4

秉持“创造着长大”的价值观念,以儿童立场为中心,富于“经历感、探索感、创造感”的学科实践为基本方式,创建素养导向的自由、生长、创造的“童创”生态课堂。

探索学程设计。

形成校本实施指南,常态课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组织课例研究。

积累优质案例,形成精品资源库。优质课、优秀案例市级及以上获奖数量提高5%。

定鼎课堂文化。

学生养成较好的综合素养,县域质量检测、视导稳居第一梯队。申报市级研究课题,出版学校成果集。

5

秉持“童心向未来”的价值观念,以儿童哲学为基础,创建童蒙为基,童心为径,童梦为任的立德树人校本范式。

 

童蒙养正教育。

 

班级中80%的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学习态度端正,每个年级中50%以上的班级成为常规教育示范班。

“童心向未来”综合课程。

 

创建济南市第五届德育品牌活动。

“大思政课”队伍建设。

30%的班主任成长为骨干力量,40%的班主任成长为中坚力量。班主任育人关键能力大赛取得市一等奖。

“幸福童年合伙人”机制

组织架构运转顺畅,职责明确,教育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长效机制。形成家庭教育家长指导系列集结。创新协同机制,打造不少于三种协同平台。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强化统一思想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全面梳理学校三十年的办学经验与当下面临挑战,明确制定规划的意义。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召开教代会审议通过,努力使发展规划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行动纲领并贯彻于学校各方面工作及每一位教职员工的日常工作,勠力同心,干事创业。

三、强化保障有力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为成员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以强有力的组织团结全体教职工积极开展高质量立德树人的学校“新质教育”实践行动。严格学校经费管理,积极筹集资金,在教师培养、课程研发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规划落实,学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项目组申报教学成果、宣传、出版等提供资金支持。

四、强化监督调整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主动邀请上级领导、学生家长代表、教代会代表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各实践行动小组要经常总结、反思,每学期向学校党总支汇报工作落实情况。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要根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规划进行合理调整、及时优化,确保规划实施有效。

本规划解释权归学校规划领导小组。

 

第六部分  附件

一、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幸福童年 预见未来

办学愿景:办一所属于童年的学校

办学使命:让每个童年生长幸福的力量

教育哲学:用童年的方式打开------

课程理念:缤纷童年、幸福绽放

课堂文化:探索着长大

教师文化:和学生一起成长

学生文化:童心向未来

学生形象:“飞得高高的、学美美的、做得好好的、炼棒棒的、立得正正的”未来担当者。

二、关键概念

儿童场域:儿童生活与互动的动态环境,包含物理空间、社会关系及文化符号,影响其行为与认知发展的特定场域。  

儿童理解:教师基于观察、分析与共情,准确解读儿童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及行为逻辑,并调整教育方式以支持其成长的能力。  

儿童视界:儿童以独特感知方式与认知框架建构世界的内在视角,强调其主体经验对时空、意义及关系的原初性诠释与能动参与。  

儿童立场:以儿童为主体视角,尊重其需求、权利及表达方式,强调在互动中承认其独立人格与话语权。  

儿童哲学:儿童对存在、意义与关系的朴素追问与逻辑构建,体现其自发探索世界本质的思维特质。  

 

               

平阴县龙山小学

                                               规划领导小组

      2025年47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平阴县龙山小学

148

信息发布总数

2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