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年度报告】济南市工业学校2024—2025学年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济南市工业学校
2025-07-12

【年度报告】济南市工业学校2024—2025学年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4—2025学年,济南市工业学校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引,紧扣“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课程建设、阳光体育、体质提升、师资优化、条件保障和经费投入六大维度,持续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也清醒认识到仍存在的短板。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体育总体情况  

(一)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从“开齐开足”走向“开好上优”  

本学年,学校继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高一、高二年级每周2课时体育课,高三年级每周1课时,开课率保持100%。为破解“高三体育课被学科挤占”的老大难问题,我们从2024年9月起实施“体育课时双保险”制度:教务处在总课表中用红色字体标注体育课时,任何学科不得私自调课;若遇极端天气,优先启用体育馆或功能教室,确保“课表上有的时间,学生身上出的汗”。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构建了“体能+技能+兴趣”三维课程图谱。体能模块侧重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基础素质;技能模块包含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武术、健美操六大项目,实行分层走班;兴趣模块依托11个体育社团,学生每学期可任选一项。以篮球为例,A层强化战术配合,B层巩固运传投基本功,C层则以游戏化方式培养兴趣。期末抽测显示,高一学生篮球运球达标率由上学期的62%提升至81%,课堂“低头族”现象明显减少。  

我们还把“体育课堂革命”纳入校本研修:每月一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师围绕“如何让学生出汗出效”展开辩课;每学期末组织学生评教,满意度低于90%的教师需提交整改方案。本学年,学生对体育课满意度为92.4%,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

(二)阳光体育运动——让1.5小时成为校园生活“黄金时段”  

1. 校内1.5小时活动:学校实行“30+40+20”模式。上午大课间30分钟,先做第九套广播体操,再完成800—1000米跑操;下午课后40分钟社团活动,篮球社、足球社、跳绳社、乒乓球社同时开展,值班体育教师分区域指导;晚上延时服务20分钟,寄宿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平板支撑、波比跳等微运动。为了破解农村学生内向、不爱动的难题,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共同设计“破冰小游戏”,如“贴人追逃”“花样跳绳PK”,让学生先笑起来再动起来。

2. 校级竞赛:坚持“年年有主题、季季有高潮”。春季田径运动会保留100米、跳远等传统项目,增设“大脚丫”“旋风跑”等趣味赛;秋季校园篮球联赛实现班级、年级、校队三级联动,2024年赛事累计场次达到了32场,观赛师生达4200人次。  

3. 市县级竞赛:

2024年,我校派出78人次参加市县级比赛,获平阴县中学生足球联赛高中组冠军、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第四名。县中学生篮球赛第四名。

4. “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确定“快乐足球、活力校园”为品牌项目。

现有男足、男篮、田径队三支校队,坚持每周三次集训、一次对抗赛。2024年10月,我们与校外多支球队进行友谊比赛,展示了中职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获得多方认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敢打敢拼的勇气。

(三)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用数据说话,用干预提质  

202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全校应测学生4096人,实测4089人,实测率99.8%。其中合格人数3889人,合格率95.2%;优良人数1691人,优良率41.3%,较2023年分别提升3.2和3.3个百分点。纵向比较,高一学生优良率最高(47.5%),高三最低(25.1%);横向比较,超重率由8.9%升至12.4%,近视率仍维持在68%的高位。  

针对数据暴露的问题,学校建立“一生一档”体质健康电子档案,对肥胖、近视、柔韧差等群体分类干预:  

1. 肥胖学生:开设“减重训练营”,每天晚自习前30分钟在操场完成间歇跑、Tabata燃脂操,营养师同步调整食堂菜谱,三个月平均减重2.8公斤。  

2. 近视学生:

增加户外阳光下活动时长,确保每天累计不少于2小时;教室安装护眼灯,每月调整座位。  

尽管干预初见成效,但高三学生因升学压力导致锻炼时间被挤压,体质“高三现象”仍待破解。

(四)教师队伍建设——从“缺编”走向“优编”  

目前,学校共有体育教师12人,其中专职11人、兼职1人;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4人;田径、篮球、足球专项各3人,排球、武术、健美操专项各1人。师生比约345:1,虽高于国家300:1的标准,但比上学年的358:1有所优化。  

培训:组织全体体育教师参加市级培训4次、省级培训2次;校内开展“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每周听师傅2节课、撰写反思;体育组每月一次主题沙龙,围绕“如何设计高效热身”“怎样写好体育教学案例”等展开研讨。  

此外,学校在绩效考核中设立“阳光体育贡献奖”,把带队竞赛、社团指导、体质提升成效纳入工作量,极大激发了教师积极性。

(五)教学条件保障——让每一块场地都成为学生成长的“赛场”  

学校现有300形田径场1个,11人制足球场1块、篮球场6个、排球场1个、室外乒乓球台12张。体育器材室2间,器材按《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达标率90%,其中篮球、标志桶数量不足;体操垫老化率达35%。  

(六)经费投入——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2024年学校体育经费支出165万元。

1. 体育场地经费支出164.3万。

2. 体育专用器材经费支出0.2万元;  

3. 体育工作经费0.5万元

二、改革经验与成效  

1. “走班+分层”教学实现精准育人。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水平选择A、B、C层,课堂不再“一刀切”,学困生“吃得消”、尖子生“吃得饱”。  

2. “家校社”协同锻炼破解农村学生“内向”难题。通过体育家庭作业APP,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每日跳绳、俯卧撑打卡,累计打卡超过30万次。  

3. 竞赛激励让学生“赛起来”。校园足球联赛采用“积分+射手榜+最佳阵容”评选,学生自发组建球迷啦啦队,校园体育文化日益浓厚。  

4. 数据驱动的体质干预初见成效。肥胖学生平均BMI由干预前的25.8降至24.1,脊柱侧弯高风险学生曲度平均改善3.2度。

三、主要问题与分析  

1. 高三学生体质滑坡。调研显示,高三学生每天中等强度以上锻炼时间仅18分钟,远低于国家要求的60分钟。根源在于升学压力大、学科教师占课、家长焦虑。  

2. 场地短板突出。300米跑道破损导致长跑教学只能“跑小圈”,学生体验感差,篮球只有室外场地,冬季活动体验感差。

四、2025—2026学年发展思路与整改措施  

(一)总体目标  

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45%,体育教师师生比控制在300:1以内,体育经费占公用经费比例有所提高。

(二)具体举措  

1. 聚焦高三体质提升  

推行“碎片+集中”训练模式:每天上午、下午大课间各安排10分钟核心力量练习;晚自习前统一进行20分钟高强度间歇跑。  

2. 实施“器材倍增”计划  

建立“器材共享角”,学生可凭校园卡自助借用,管理员每日巡检。  

4. 强化教师专业成长  

建立青年教师“三年成长档案”,每学期完成1次县级公开课、1篇市级论文。  

5. 深化评价改革  

把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纳入班级年度考核权重20%,与班主任、体育教师绩效直接挂钩,推行“体育之星”综合素质评价,获奖学生在评优评先中享受加分政策。

五、结语  

过去一年,我们在课程、竞赛、师资、条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距离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学校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补齐短板,努力让每一名学生拥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坚韧的意志、更阳光的心态,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济南市工业学校  

2025年7月12日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济南市工业学校

231

信息发布总数

0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