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平阴县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11370124004209098U/2022-4565086
平阴县财政局
2022-04-01

关于平阴县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2年3月31日在平阴县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县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克服开源不足、支出不减的巨大考验,创新确立“143”财政工作体系,凝心聚力,务实笃行,以“赶考”的心态奋力书写“财政新答卷”,圆满完成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3709万元,比上年增长8.55%;加上级税收返还收入、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235049万元,收入总量为498758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7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加上解、债务还本支出等88972万元,支出总量为496550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208万元。

2021年,县级(含榆山、锦水,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6828万元,加体制结算、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296141万元,收入总量为462969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1789万元,加上解及债务还本支出等88972万元,支出总量为460761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208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95017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专项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收入总量为320582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218378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等97004万元,支出总量为315382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520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72487万元,支出53466万元。收支相抵,当期结余1902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26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731万元,收入总量为857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19万元,调出资金190万元,支出总量309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548万元。

(五)政府债务余额及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2021年,市财政局下达我县政府债务限额为54968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为168051万元、专项债务限额为381630万元。截止2021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52608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14445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为381630万元,政府债务率为91.75%。

2021年,上级下拨我县地方政府债券119459万元。其中:新增债券60000万元,主要用于生命科技产业园、棚户区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引黄灌区农业节水等重大项目支出;再融资债券59459万元,主要用于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券本金。

(六)落实县人大决议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2021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和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决议,强化政策落实和预算约束,全力以赴抓收入,优化结构保重点,深化改革提效能,为全县“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一年来,我们狠抓财政增收节支,牢牢稳住财政运行“基本盘”。围绕年度收入目标,坚持“财政部门+执收部门+街镇”三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和“月初分解任务、月中调度进展、月底通报落实”的督导机制,加强收入分析和统筹调度,有效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招引财源、挖潜增收的动力,确保了各项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强支出预算管理,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有保有压、节用裕民,持续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全年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分别压减5%、3%。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落实预算单位采购主体责任,完成采购项目612个,采购金额2.09亿元,节约资金495万元,节约率2.32%。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继续清理用好各类结余结转资金,统筹用于“三保”和重点项目支出,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年来,我们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打好服务发展“组合拳”。聚焦发展大局,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省会建设和济南西兴等重大机遇,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坚决贯彻落实好各项财税政策。一是从税费上“减负纾困”。全年共计减负8.02亿元。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公开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助企轻装前行。二是从政策上“激发活力”。全年投入资金3.2亿元。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特色产业提升,推动玫瑰增选为市花;落实税收增长奖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引进成立济南融担集团平阴中心,为壮大实体经济赋能,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创新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从项目上“优化环境”。坚持把保障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筹措资金,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美环境。全年累计争取到位上级资金26亿元,有效保障了企业技改、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发展深度融合。

一年来,我们倾力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县一般公共预算中民生支出32.83亿元,占比为80.54%。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成效。全县农林水事务支出4.35亿元,增长23.08%。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粮食安全,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水肥一体化1.6万亩,12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扎实推进,14个项目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项目。二是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县教育支出8.32亿元,增长13.14%。支持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0处,实验高中、锦尚小学等一批学校投入使用。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亿元,增长26.64%。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904元和676元,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城市养老服务设施91处。设立残疾人托养中心,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四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了新提升。全县卫生健康支出2.99亿元,增长40.15%。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40元,妇计中心综合楼、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五是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全县文化旅游支出0.45亿元,增长33.18%。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档案馆新馆、方志馆投入使用。浪溪河古镇泉香、锦水河城乡融合、玉带河农旅休闲3条旅游线路启动建设,全域旅游格局逐步成型。六是社会治理体系得到新夯实。全县公共安全支出1.7亿元。深入推进“平安平阴”建设,“一体四翼”社会治理中心投入运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大庆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安保维稳任务。

一年来,我们深化财政改革管理,不断强化创新引领“激活力”。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提效能,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一是深入实施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严格依据政策排项目、定资金。完善综合预算体系,政府资金合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加强预算项目库管理,推广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着力以信息化推动预算管理现代化。二是推进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实现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覆盖,开展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和成本绩效管理试点,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在全省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全市考核中蝉联第1名。三是加强常态化直达资金管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在时限要求内做好资金分配下达工作,并通过监控系统全程做好资金动态管理。2021年,我县直达资金共2.42亿元,已全部分配下达,确保了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落实。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控限额红线,严把风险底线,债务率一直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坚持防风险和促发展两手抓,用足用好政府债券,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资金需求。五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混改项目2个,修订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推进公司债发行,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六是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开展政府采购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专项清理,推广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实现业务办理“零次跑”服务,持续优化会计管理、财政监督等工作流程,不断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各位代表,2021年全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后劲不足,组织收入工作难度加大;刚性支出持续增加,新增可用财力有限,收支平衡难度越来越大;有的预算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财务、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绩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过“紧日子”的思想还需进一步树立,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财政工作的难点,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坚持“过紧日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增强全县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持续改善民生;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与安全,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坚持守正创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为实现“六个跨越”、建设现代平阴提供坚实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预算安排意见。

1.一般公共预算。参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根据全县各项经济指标预测和税费政策变化情况,2022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286124万元,增幅8.5%;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其他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减去体制上解等,测算全年可供安排资金338829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8829万元。

县级(含榆山、锦水,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183939万元,增幅10.26%;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其他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减去体制上解等,测算全年可供安排资金293445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344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2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实现181700万元,加上年结转52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94万元,收入总计为187194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38206万元,调出48988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2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实现70500万元,支出安排58014万元,当期结余12486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2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实现58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5万元,支出安排192万元,调出资金280万元,上年结转548万元,结转下年685万元。

根据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本草案经本次大会审议批准前,截止2月底,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亿元,主要是参照上年同期预算支出数额拨付的本年度县级部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三)保障措施。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现“六个跨越”、建设现代平阴开局之年,做好预算执行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五个聚焦”、打造“五个财政”,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任务。

1.聚焦财源建设,着力打造“发展财政”。始终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引导各方面资金资源要素聚焦到落实重大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一是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持续推进动能转换,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涵养优质财源。二是创新财政调控方式。用好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强化与金融、产业政策系统集成,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形成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三是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加快基建投资、债券资金支出进度,重点支持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支持发展消费新业态,持续激发消费活力。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融资能力,夯实产业运营基础,实现国资国企改革新突破。

2.聚焦资源统筹,着力打造“服务财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实施综合预算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切实兜牢“三保”底线,进一步增强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财力保障力度。一是加强政府收入统筹。健全财税联席共商机制,持续加强税务、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共享,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强化资源统筹管理,推动砂石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积极挖掘增收潜力。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补助力度,全力缓解财政平衡压力。二是加强政府预算统筹。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深入推进“四本预算”统筹管理,进一步增强政府性资源运筹能力。三是加强存量资金统筹。强化绩效管理,完善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核查和清理收回机制,对确无必要或无法执行的项目以及符合盘活规定的结余结转资金,及时清理收回,统筹用于亟待支持的领域,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聚焦群众期盼,着力打造“民生财政”。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全县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支持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振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二是完善保障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推动民生保障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完善绿色保障机制,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有效供给,支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机制,做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推进社会保险全民覆盖。支持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众住房保障,推进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支持办好为民十件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三是打造优美环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持打好“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生态修复,支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支持做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4.聚焦提质增效,着力打造“效能财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一是深化实施透明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将预算与绩效、资产、采购、债务深度融合,形成顺向可控、逆向反馈的管理“闭环”,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打造“智慧财政”。二是深化实施绩效预算改革。把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运行。依托绩效财政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三是深化实施刚性预算改革。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和开展政府采购。全面实施项目全周期管理,把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健全完善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将各类长期支出事项和跨年度项目纳入中期财政规划,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

5.聚焦风险防控,着力打造“安全财政”。统筹发展与安全,将财政风险防范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系统治理,强化风险防控。一是严格债务管理。全面落实“借、用、管、还、控”全过程管理规定,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结果运用,将政府综合债务率控制在合理区间。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强化项目资产和收益监管,坚决靠实偿债主体责任。二是严控“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精打细算过日子,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加强常态化直达资金管理,确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实。三是严把财政承受能力。健全重大财政支出政策和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机制,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的或不具备实施条件、存在风险隐患的,县级财政一律不予安排预算,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四是严格规范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推动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有机贯通、协同发力,防范财政资金支出风险。持续推进预算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内控制度和资产管理规范执行,教育引导全县广大财政、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在工作中算好“经济账”,更要在廉洁自律上算好“政治账”,时刻保持自警自省,确保资金安全和队伍安全。

各位代表,走在新的赶考路上,财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解放思想、担当实干,为实现“六个跨越”、建设现代平阴贡献财政之智、展现财政之为,以更加优异的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单位概况

县财政局

1509

信息发布总数

633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