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阴县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字号:
大 中 小



——2021年1月22日在平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平阴县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严峻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1463”工作体系,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2946万元,完成调整计划的101.23%,比上年增长5.57%;加上级税收返还收入、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217502万元,收入总量为460448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8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5%;加上解、债务还本支出等79926万元,支出总量为448784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1664万元。
2020年,县级(含榆山、锦水,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1159万元,完成调整计划的100.38%;加体制结算、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271294万元,收入总量为422453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863万元,加上解及债务还本支出等79926万元,支出总量为410789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166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60530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专项债券收入、上年结转收入,收入总量为325957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283926万元,加上解上级支出、调出资金等38074万元,支出总量为322000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957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62906万元,支出50295万元。收支相抵,当期结余1261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6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601万元,收入总量为763万元。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3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700万元。
(五)政府债务余额及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
2020年,市财政局核定我县政府债务限额为48968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为168051万元,专项债务限额为321630万元。截止2020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为46608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14445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为321630万元,政府债务率为83.8%。
2020年,上级转贷我县地方政府债券126534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12201万元,再融资债券14333万元),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生命科技产业园、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妇幼保健综合楼等重大项目支出,以及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券本金。
(六)需要说明的事项。
为应对疫情影响,缓解基层压力,2020年,我县共收到抗疫特别国债20494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新高中等重点项目建设;直达资金5687万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方面支出。
以上预算执行变化情况,已按照法定程序,将县级预算调整方案,提请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审议批准。
(七)落实县人大预算决议及预算执行效果情况。
2020年,财政部门认真执行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一手抓增收节支,一手抓改革管理,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建设生态、活力、精致、幸福新平阴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这一年,我们坚持保民生、促发展,财政政策积极有为。
坚决克服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民生、促发展。一是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完善财政应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机制,开通资金拨付和政府采购“绿色通道”,累计拨付疫情防控资金2668万元。二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累计投入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乡村振兴、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发展资金29.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80.46%,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建立涉企财税政策“监测点”和“监察员”制度,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复工复产。累计投入“双招双引”、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融资补贴、企业稳岗等资金4.44亿元,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与动力,有效改善了市场预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这一年,我们坚持敢担当、真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坚持服务大局,保障重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全县重大政策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和重要事项落实。一是加大对上争取。累计争取到位上级资金25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增长9.2%,重点保障了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累计盘活部门沉淀资金4.3亿元,统筹用于县委、县政府确立的重要事业发展。三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在上级下达限额之内,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持续落实县级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20年比2019年提高10.37个百分点,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投入资金1.28亿元,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清洁取暖等项目,支持打好环境保卫战。
这一年,我们坚持强根基、增动力,财政改革持续深化。
守正创新,是财政事业发展的源动力。一是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实行“税收属地管理、划定基数、增量分成”的县与街镇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了各街镇抓收入、培财源的积极性,增强了县级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7%,增幅列全市第5位。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紧抓事前评估、目标编制、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五大环节,初步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被列为“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示范县”,“四步工作法”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2020年,通过开展事前评估,共淘汰项目69个,涉及资金2.8亿元;压减项目56个,涉及资金1.5亿元,审减率14.3%。选取32个民生类项目开展跟踪评价,选取35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评价结果与2021年预算安排挂钩,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深化财政投融资改革。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成孔村、孝直两家污水处理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县城改、城建、土地整治三大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深入推进“国有资产+民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3个混改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国有资本布局,提升企业投融资能力。
这一年,我们坚持建品牌、树形象,财政服务精准高效。
坚持以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锤炼担当实干的“硬作风”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一是强化工作考核。建立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月初有目标、月底有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人人扛指标、个个挑重担。二是积极转变职能。强化“互联网+”服务,开通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实行财政电子票据和非税收入微信扫码缴费,进一步优化国库管理、会计管理、财政监督等工作流程,深入推进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提高财政工作效率,提升财政满意度,助力打造“在平阴·您放心”金牌营商环境。三是打造财政文化。创建“五色财政、彩绘民生”党建品牌,开展“提素质、树形象、强服务、争一流”比学做活动,全面提高财政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的财政事业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随着2020年各项工作圆满收官,“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财政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过去的五年,是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的五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5年(“十二五”末)的15.34亿元提高到2020年(“十三五”末)的24.29亿元,年均增加1.79亿元,增长9.6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5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6.89亿元,年均增加2.22亿元,增长7.38%,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过去的五年,是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支持经济发展卓有成效的五年。一方面,优化城乡发展布局。不断提升城市颜值,累计投入资金39.57亿元,重点片区建设、道路改造提升、棚改旧改、雨污分流、公园游园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更美更畅通,精致平阴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累计投入资金12.31亿元,黄河滩区迁建、齐鲁样板村、农村改厕、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惠民工程加快实施,美丽乡村描绘斑斓画卷。另一方面,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县”战略,支持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特色产业提速发展,累计投入资金近11亿元,落实“双招双引”、技改创新、融资补贴等扶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活力,推进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培植财源、涵养税源。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事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民生投入由2015年的20.1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9.68亿元,年均增加1.91亿元,增长8.05%,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达到80.46%。“十三五”时期,累计投入民生事业资金总量达139.2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社会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科学理财水平持续提升的五年。始终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提效能,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2016年,我县被列为全省“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我们以此为抓手,深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健全“全口径”预算体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显著提升。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2019以来累计整合各类资金13.3亿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出台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制度办法,大力推行公务卡改革,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政府和部门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提升政府管理和部门运行服务综合水平。
各位代表,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运行状况总体较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和疫情影响以及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叠加,财政持续增收面临较大制约;“三保”、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部门绩效自评还不够规范,绩效结果运用还需要强化;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等等。我们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1年预算草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保重点、控一般、促统筹、提绩效”的原则,真正过“紧日子”,支持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加快建设生态活力精致幸福新平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积极的财政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预算安排意见。
1.一般公共预算。参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根据全县各项经济指标预测和税收以及非税政策变化情况,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262382万元,增幅8%左右;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其他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减去体制上解等,测算全年可供安排资金358942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58942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实现163252万元,增幅8%左右;加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及其他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减去体制上解等,测算全年可供安排资金321127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21127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实现344377万元,加上年结转395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70万元,收入总计为348704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33152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29000万元,调出68048万元,结转下年18504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实现68702万元,支出安排55621万元,当期结余13081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1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计实现126万元,支出安排190万元,上年结转700万元,结转下年636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是着力支持经济建设,做好生财文章。实施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紧紧抓住国家黄河战略、省委“强省会”战略和市委“西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统筹运用政策、资金、服务等手段,发挥好各项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灵活运用政府引导基金、PPP、贷款贴息等多元化、组合式创新性政策工具,以少量财政资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支持五大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壮大各类市场主体,全力保障“双招双引”,进一步构建多极支撑的财源体系,推动形成新的财税增长点。
二是着力推动财力增长,做好聚财文章。坚持依法征税管费,完善联动机制,做好税费监控分析和挖潜增收工作,紧盯重点项目进展,积极做好税收及非税的组织收入工作。严格落实税费政策,做到“应收尽收、应减尽减”,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新兴行业发展,实现财税收入持续平稳增长。统筹“四本预算”,积极向上争取,盘活存量资金,把财政能调动的资金聚集起来,促进可用财力稳定增长。
三是着力保障发展重点,做好用财文章。坚决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持向绩效要财力,健全预算精准编制、预算精准执行、沉淀资金精准盘活“三个精准”,预算安排与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及上年预算执行绩效情况“三个挂钩”的财力保障机制,聚焦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优化支出结构,推动财政支出向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和基本民生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着力推进财政改革,做好理财文章。深化支出管理改革,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严格预算执行。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开展电子化改革,实现国库支付全业务电子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推行政府采购一体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和用户满意度。加强国资国企管理,规范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自然资源管理。推进预算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检查的有机结合,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县政协意见和建议,深入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扎实做好财政各项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建设生态活力精致幸福新平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