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交给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 规模经营种出金疙瘩“穷窝窝”变身“幸福滩”的“平阴实践”
- 日期:2023-10-09 09:33:00
- 来源:大众网
- 字号:[ 小中大 ]
- 访问量:次 [ 关闭 ]
曾经,黄河水患不断侵扰着黄河滩区沿岸的群众。曾经,贫穷长期羁绊着滩区群众迈向幸福的脚步。而如今,行走在黄河山东省济南市平阴段,群众的新家园宛若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黄河滩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绽放。历经热火朝天的建设和满怀憧憬的搬迁,平阴县15236名滩区群众喜迁新居,挪出“穷窝窝”,奔向了崭新的生活。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振兴同步。产业发展是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关键。平阴县在这方面,始终坚持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抓党建促滩建,大力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特别是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平阴县在以土地规模经营为主导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篇大文章上持续用力,给出了助推滩区群众增收致富的“平阴实践”,真正让“黄河滩”成为了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滩”。
“土里生金”,让滩区群众生活既“安居”又“安心”
“今年我们又拿到分红了”,68岁的安城镇南王店村村民周玉珍笑着说。我们家10口人,每人分红是200元,地租金是9300元,加起来跟自己下地干活儿赚得差不多。多亏村里成立合作社,土地才没有撂荒。
2022年9月27日,安城镇南王店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分红大会上,领到了11300元分红和土地流转金的周玉珍高兴地合不拢嘴,一边清点着现金,一边跟众人分享着分红的喜悦。
“不用干农活,还能分给咱钱,这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周玉珍发自肺腑地说道。她的这番话,也道出了全体滩区群众的心声。对于这些与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来说,苦点累点或许算不得什么,最煎熬的是“靠天吃饭”,生怕在黄河滩区上的土地因水涝而颗粒无收。不少村民印象中都有那么几次,曾经因为水患让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
“滩区迁建,今朝梦圆。群众喜迁新家园,就不能再让他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更要在‘拔穷根’上下足功夫。”平阴县安城镇党委书记刘秀丽说。“现在的好生活只是一个新起点。安居乐业后,滩区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底气和劲头才能更足。”
作为滩区迁建村之一的南王店村,曾经是一个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的经济薄弱村。2020年,该村注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集体流转35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2022年合作社实现收入84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向104户346名群众发放地租和分红39万余元,薄弱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村集体和村民都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如今,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南王店村逐步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新路子,同时,群众将土地流转出后,也可选择外出务工,或者选择在合作社打工,轻轻松松有了租金、股金和薪金三“金”收入,有效解决了群众搬迁后种地、增收两大难题,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共同受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南王店村的成功经验很快在安城镇各村传播开来,先后有6个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由村集体依托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其中,同样作为黄河滩区迁建村的北贵平村,将“南王模式”的成功经验付诸于实践。在“南王模式”没有推广前,北贵平村一直为村集体增收困难而苦恼。在南王经验的影响下,北贵平村村“两委”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它们都是黄河滩区迁建村,而且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为此,北贵平村“两委”干部带头、党员自愿报名,完成了24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间作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实现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南王模式”下的“贵平实践”结出了丰硕成果。
安城镇的成功探索是平阴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的典型代表,也是全县破解薄弱村发展难增收难的一个缩影。为稳住搬迁人心、稳定收入来源、实现村强民富的发展目标,该镇积极致力于“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探索,发挥出了滩区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目前,全镇44个村已注册成立38个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其中有22个黄河滩区迁建村,因村制宜,充分整合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种植、生产加工、劳务等各类致富产业,有效带动了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规模化种植,粮食稳增产群众能增收
做好滩建后半篇文章,既是打造乡村振兴宜居样板的有力途径,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平阴县坚持“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原则,统筹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圆滩区群众的“安居梦想”,还抓住机遇盘活土地等资源,为滩区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粮食种植,这是平阴县针对部分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薄弱村规划的一条增收路径。”平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乔梁说。“该路径不仅在黄河滩区迁建村得以成功实践,也在全县铺展开来。”
2022年7月,平阴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以土地规模经营为主导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指导意见(试行)》,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鼓励无产业种植基础的村,采取入股、流转、反租等方式,在不改变农民承包经营权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将村民手中土地集中起来,依托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购、统耕、统管、统收、统销,实行粮食连片规模化经营。各街镇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平台,统一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和做好镇域范围内农资购买、农机服务等工作,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精细化服务。在合作社成熟发展基础上,按照就近、便利等原则,推动成立合作社联合社,实现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1村实行粮食规模化经营,流转土地18000余亩,拉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年经营收入平均增加5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5万余元;通过领取承包费、入股分红、就业打工等,群众户均增收3000余元。
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从过去黄河滩里的“穷窝窝”,到如今幸福河畔的“美家园”,滩区百姓生活的变化翻天覆地,祖祖辈辈为之奋斗的“安居”梦想终于在新时代得以实现,让“穷窝窝”变身“幸福滩”的“平阴实践”更加充实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