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打造数字化“智慧黄河”,实现黄河“人防”到“人防+智防”转变

  • 日期:2023-10-10 10:40:48
  • 来源:平阴县政府办
  • 字号:[ ]
  • 访问量: [ 关闭 ]

一、案例领域

数字治理-生态治理-环境监管

二、背景目的

为贯彻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和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对全县黄 河流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项目实行资源整合,集约开发管理。整合全县黄河流域特色资源,做好产业项目招商策划、推介工作。对相关领域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和发展进行跟踪服务。

依据《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相关要求,依托平阴县大数据局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GIS、物联网、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智慧黄河” 数字化平台,对平阴县黄河流域应急防汛、生态环境、农业产业等进行综合管理服务,助力实现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黄河水位监测预警系统,解决黄河汛期关键位置水雨情信息安全、有效采集问题,为黄河防汛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三、主要做法

平阴县“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项目,软件平台建设由“智慧黄河”统一门户系统、数字黄河系统(数字黄河孪生一张图、数字黄河二维一张图)、数字庄园系统及重点项目管理系统组成。

 

以“平阴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的各类数据、电子地图、影像地图、三维立体地图、地理信息和“平阴县视频融合应用平台”的各类视频资源、AI算法资源为支撑,为建设“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指挥。

 

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含数据体系、服务体系和应用体系三大建设体系。其中,“智慧黄河”数据体系需要对接平阴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主要包含行政区划、地形、水系、路网、遥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多类型地理信息数据,水利、气象、应急、农业等多行业业务数据,以及视频、图片、三维数据等多媒体数据。

 

综合利用无人机、数字孪生、三维建模、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依托平阴县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健全水利、气象、应急防汛等60多类相关数据,建设三维场景下数字黄河孪生“一张图”,实现黄河防汛抗灾的智能预警分析和动态预演。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智慧感知网络,在黄河沿线尤其是险工险段、重要路口等位置布设高清视频监控26个,对河段管理范围河道水情、水质、大气环境、空气状况等进行实时全覆盖监控,进行实时分析、显示、查询等,实现黄河治理从单一人防向“人防+智防”转变。

 

汇聚数据打造平阴”智慧黄河”数字化的可视化支撑平台,使业务分析逻辑与数据呈现逻辑有机结合,将农业产业立体感知数据、视频监控、防汛应急调度方案推演及指挥调度等内容实时展示在可视化大屏上,为黄河生态产业发展中心各业务管理人员提供快速、全面掌握平阴县农业、水利、旅游、生态等领域的环境状况,辅助调度决策。

通过沿黄水系、道路交通、重点防洪区域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依托平阴县视频融合平台,整合水利视频监控资源、社会治理视频监控资源、交通运输视频资源等,形成黄河生态产业发展视频资源主题库。

探索新业态,结合乡村振兴及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数字庄园。通过在农业示范基地安装物联感知设备,实现稻米生产的数字化,建立数字农业“一张图“管理体系,实现可视化信息管理,应用物联网系统和云资源,完成数字农场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大量稻米生产信息数据填充数据库,经数据库关联分析,逐步优化种植模式。

重点项目督办系统需实现重点项目进度查看、进展展示、线上督办、统计考核等,便于用户掌握重点项目进度并进行调度督办。

四、特色亮点

依托平阴县大数据局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GIS、物联网、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技术,建设“智慧黄河” 数字化平台,对平阴县黄河流域应急防汛、生态环境、农业产业等进行综合管理服务,助力实现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黄河水位监测预警系统,解决黄河汛期关键位置水雨情信息安全、有效采集问题,为黄河防汛决策提供数据依据。该项目是全省范围内首创的以数字地球为基础的智慧黄河数据中台,截至目前,也是全省首批响应水利部政策,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并建成的具有数字孪生功能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

五、应用成效

1、经济效益: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创新应用,为平阴县安全防汛提供了智能化手段,从过去单纯的依靠人防,转到了智防+人防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社会效益: 平阴县“智慧黄河”数字化平台项目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能够及时系统掌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动态情况,通过精准的数据挖掘分析,有效指导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为黄河流域治理、产业发展、应急处置、民生服务、规划建设、科学决策等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极大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信息化管理水平。